首页> > 新疆风情
一纸文书何以穿越千年
2016-08-05 13:25 来自: 统战部

  7月28日,“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——新疆工作站”在自治区博物馆正式挂牌。同一天,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一期圆满收官。后者使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40件珍贵纸质文物得到了修复和保护,前者意味着新疆的纸质文物保护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。

  一片薄薄的纸质文书如何穿越千年,让今天的人们能感受它当年的神韵?7月29日,记者来到自治区博物馆馆藏文物科技保护中心,采访了几位纸质文书修复的专业人员。

  新疆纸质文物数量庞大

  文物修复是一个高冷的行当,记者想象中文物修复专家必是穷经皓首的老先生,眼前的四位却是青春洋溢的85后和90后,就连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副主任杨华也是位80后的年轻人。

  说起纸质文物,杨华侃侃而谈。新疆是古“丝绸之路”的重要路段,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。印欧语系、阿尔泰语系、汉藏语系都在这里汇聚,纸质文物正是文化交融的重要载体和见证。炎热干燥的气候恰恰让纸质文物得以千年不朽,因此中国新疆有幸成为全世界出土古代纸质文物最集中、保存相对完好的地区之一。

  纸质文物数量庞大,研究价值很高。但因年代久远,大多处于濒危状态,这直接促成了自治区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的合作,利用南京博物院国内一流的纸质文物修复技术,耗时两年,对40件珍贵唐代纸质文物进行了抢救性保护修复。

  专用纸张古朴天然

  在纸质文物修复部的大工作室内,有一排玻璃门文件柜。里面放着各种“昂贵”的纸。马文豪,90后理工男,大学的专业就是“造纸”。他给记者介绍,柜中的纸都是用古法做出来的各种手工纸,因为古代的纸都是手工纸,都用纯天然的材质,修复纸质文物的原料要最大限度接近古代。

  柜子最上面两层都是毛边皮纸,微黄的米白色。马文豪说,皮纸就是用树皮纤维做的纸,这种纸纤维长,韧性好。皮纸常见的有青檀树皮纸和桑树皮纸。皮纸之所以显得不太“齐整”,是因为这种纸是匠人们一张一张做出来的。

  柜子中还有竹纸,分净白和浅黄两种。薄如蝉翼的溜口纸让记者充满好奇,宋心怡,刚刚从南京艺术学院书画装裱与修复专业毕业的90后女孩解释道:这种纸可以为纸质文物补个边,不露痕迹地加固一下,又不会增加纸质文物的厚度和重量。

  还有具有古旧感的浅黄色麻纸,它的原料是苎麻。记者看到以颜色命名的两种麻纸——桂圆黄麻纸、磁青黄麻纸,都非常厚实,据说专门用来做古籍封面。

  究竟选用哪种纸,完全根据文物的纸质来定。修复纸质文物还要保证纸纹和原件一致。马文豪拿出一张练习的“作业”给记者演示。当发黄的“纸质文物”对着阳光,纵横的纹路立刻清晰可见,中间几个破损的“洞”已被补上,纸的纹路和原来的完全一致。

  练好才敢上手

  如何修复纸质文物?王昕一边演示一边娓娓道来。她参与了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一期,到南京博物院学习了国内最先进的纸质文物修复技术。

  修复纸质文物的第一步是用先进的仪器,对文物进行分析检测,了解文物的造纸纤维,确定修复方案。王昕介绍,为了精准,这次修复的40件纸质文物全都做了分析检测。

  第二步是清洗。几百年、上千年深埋于地下,再有韧性的纸张也已千疮百孔,极其脆弱。王昕告诉记者,纸质文物上不仅有泥沙、霉菌,还有活的虫卵,清洗时要小心翼翼地把文物放在竹丝制的纸帘上,用柔软的羊毛笔,蘸着纯净水,一点点去皱、平整、清洗。

  第三步滴注纸浆是纸质文物修复的核心。王昕说,浸泡纸浆要用茶叶水,茶色深浅要根据文物的颜色来定。把清洗平整过的文物放在纸帘上,用滴管吸上纸浆,沿着文物的边缘向周边滴注,操作时绝不能触碰文物,滴下的纸浆更要均匀,如果滴成一坨,就要立刻重来。“滴注时手的力道最关键,这要靠反复练习。手感好了,才能担当修复珍贵文物的重任。在南京博物院,我们没事儿就拿着吸管反复练习,要练很久,才敢上手。”王昕说。

  传统的纸质文物修复是在文物背面托一张纸,有点像字画装裱。纸浆滴注近乎是在文物周边又“造了一张纸”。记者看到几幅刚刚修复好的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纸质文物,采用纸浆滴注的办法,文物背面的信息清晰可见,这种修复方法很适用双面有字的纸质文物,据说这种方法还具有可逆性。

  最后一道工序是揭除纸帘,就是把修复好的半干的纸质文物从竹制纸帘上揭下来。这是个高难度的活儿,稍不小心,刚刚粘连在一起的纸浆就会出现破洞,有前功尽弃的危险。“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练,练到把握十足才行。”王昕说。

  修复完成的文物还要放入压力机,进行72小时的压平处理。之所以需要这么长时间,是让纸张纤维完全平展。

  很有成就感

  修复文物既是个技术活,也是个磨人的活儿,热爱才能做好。“别人觉得我们天天和老古董打交道,可能特别枯燥。其实我们觉得特别有意思,文物本身有很厚重的文化含量,还有审美价值和艺术相通。每当自己修复完一件文物,开始上墙、展出,简直太有成就感了。”宋心怡说。

  “文物是不可再生资源,我们都对文物有一种敬畏感。都有很强的责任感,总是告诉自己小心再小心。我本来是个急性子,现在越来越慢了。”王昕说。

  杨华告诉记者,自治区博物馆馆藏纸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二期已经开始,合作方依然是南京博物院,此次将对39件脆弱纸质文物展开保护修复。记者了解到,在和南京博物院合作的过程中,自治区博物馆也在培养自己的队伍,毕竟,新疆有那么多纸质文物需要修复呢。

  (宣传处推荐自新疆日报 文/张海峰)

编辑:郭浩田
主办单位:365bet信誉怎么样     新ICP备16000115号-1
地址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