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 > 民族工作

【民族团结一家亲】乐声起情相随
2016-12-09 11:02 来自: 统战部

“民族团结”乐队参加社区组织的演出活动。(受访者供图)

因为乐队要接受采访,60岁的老队长朱根良拿起座机电话通知其他队员。

不用查阅手机通讯录,也不用翻阅电话号码本,朱根良凭着记忆娴熟地拨打着电话:“打的多了,自然而然就记住了。”

除了“老队长”朱根良,乐队里还有一个“新队长”,名叫柯比尔,负责弹奏热瓦甫。

也许你会疑问,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乐队?

这支乐队由22名成员组成,包含了汉族、维吾尔族和回族,所演奏的乐器有热瓦甫、弹拨尔、都塔尔、艾捷克、达卜、扬琴、笛子、二胡等乐器。它有一个简单而又意义深远的名字,叫“民族团结”。

老有所乐,带给他们别样晚年

11月29日,在乌鲁木齐市滨河社区三楼的排练室里,“民族团结”乐队正在排练,或拨或挑,或扫或捻,欢快的节奏中透出的是队员间默契的配合。

朱根良从小就喜欢文艺,退休后发挥余热,成立了一支社区京剧乐队。

后来,他发现身边有很多擅长弹奏少数民族乐器的老朋友,大家一拍即合,成立了一支民族乐队。“我们都是八钢人,从小就生活在一起,是同事也是老邻居,有了这个想法后大家都很赞同,又介绍推荐了很多‘能人’。”

乐队成立之初,面临的是不同乐器间如何融合,朱根良说:“我们没有捷径可走,只有一遍遍练习。维吾尔族队员虽不识五线谱,但很有天赋,耳力也很好,我们演奏的曲子只要多听几遍就能弹出来。就这样,大家一点点磨合,越练越好。”

如今,乐队成立已有6年,乐队里年级最大的是笛子手张天杰,今年已经78岁。最小的就是“新队长”柯比尔,今年60岁。

柯比尔本不是八钢人,因为要照顾孙子,退休后从吐鲁番搬到了八钢,在朋友的介绍下加入了“民族团结”乐队。“我很高兴有这样一个乐队,能让我退休后的生活这么精彩。”

2014年,“民族团结”乐队参加了乌鲁木齐老年文化艺术节,一路过关斩将,通过初赛、复赛,在决赛中获得了一等奖。

拿到了一等奖,队员们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,大家笑着抱在一起。“之前我们为了比赛,有的带着孙子来排练,有的身体不好时刻带着药……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,我们的晚年很精彩,感谢每一个人的坚持与陪伴。”朱根良说。

一句挂念,是队友亦是兄弟

朱根良告诉记者,除了在社区,很多时候大伙儿也会去附近的花园里练习。有几次我们一起去农家乐聚会,带上乐器,拿上好酒,一场聚餐也是一场演出。

共同的爱好成为一条纽带,将几个老伙伴系在一起,是队友亦是兄弟。

“老大哥”张天杰告诉记者,在参加老年文化艺术节决赛那天,每个人都穿着精心准备的维吾尔族服饰,“因为对维吾尔族穿衣习俗不太了解,我把帽子戴歪了,是卡德尔亲手为我戴正花帽。他还夸我戴着花帽真精神,看着也年轻。”

正说着,柯比尔突然打断采访:“乔师傅,你先回家吧,你老伴儿还等着你回去照顾呢。”

原来,乔师傅在乐队里负责弹奏扬琴,他的老伴儿因病瘫痪在床,为了照顾老伴儿,乔师傅每次参加排练的时间都不能太长。

“我们聚在一起除了排练,有时候也唠唠家常,谁家有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说出来,大家能帮的就帮。”柯比尔说。

而朱根良这样说:“更多的时候,我们在一起相互排忧解难,一个人有难题了大家都来出主意,就算帮不上忙,心里也会感到彼此给予的支持。”

【记者手记】

合奏团结曲

采访最后,朱根良提议乐队合奏一曲,让记者一饱耳福。柯比尔弹奏热瓦甫,张天杰吹笛子,卡德尔弹起艾捷克……他们默契配合着,美妙的旋律从他们的指尖流转而出。

作家刘亮程曾写道:在新疆,普普通通的一场雪,会落在十几种语言里;阳光明媚的早晨,太阳这个词,也会在不同的语言里发光。

在“民族团结”乐队里,音乐就是他们共同的语言,表达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。大家因同样的爱好走到了一起,老有所乐,更有意义的是,他们从日常点滴中收获到了亲如兄弟一般的情谊。(宣传处推荐 文/李倩倩)

编辑:丁贵子
主办单位:365bet信誉怎么样     新ICP备16000115号-1
地址: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健康路2号